夕阳就要落山了。几名战士奔出“沙漠小屋”,朝茫茫戈壁滩跑去。落日就在地平线的西端,圆圆的,橘红色的,将大漠染成一片金黄。战士们踏入戈壁,迎着落日奔跑。跑累了,他们便席地而坐,静静地欣赏着大漠的日落。当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褪去,战士们站起身来往回走。此时,在辽阔的戈壁滩上,沙漠小屋小得只剩下一个黑点,但那是他们温暖的家……
【资料图】
这个沙漠小屋,是某雷达测量站副站。它位置偏远,条件也艰苦,但在战士心中却有着一种别样的浪漫。
在一次任务中,这个点号担负的测量时间只有24秒。24秒,在生活中是极容易被忽略的短暂瞬间,然而官兵要在这短暂的瞬间,捕捉到精准的数据。这看似短暂的时间,背后是官兵日复一日的艰苦付出。每次执行任务,官兵都是铆在岗位上度过的。分秒必争地完成测量任务,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点号紧邻巴丹吉林沙漠,频频到访的常客是满天风沙。由于风沙侵蚀、阳光暴晒,与其他站相比,这里的雷达故障率偏高,这对设备维修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在一次任务中,某型雷达出现故障。随后,人称“雷达神医”的李国顺,查阅上千份资料和设备故障登记卡,跑遍了和雷达设备有关的研究所,分析、计算、试验、测量,终于找到了设备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他编写了某型雷达大维修、小修理的方案,经上级批准,对系统最薄弱、最重要的部位进行“手术”,使系统的可靠性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
那天,我一走进点号的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亭子,上面写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兵乐亭”。亭中的一个大木案上,工工整整地画着一个特大号的棋盘。棋子是用军用罐头盒灌上水泥铸成的,一个棋子足有一斤多重。“咚”的一声放到棋盘上,大有将军号令的威严。走进小屋,墙上挂着四把吉他、两把二胡,还有一把唢呐。当它们到了战士手里,再加上桌子上的电子琴,便组成一支不错的小乐队。逢年过节,点号便响起动听的旋律,《十五的月亮》《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一首首动人的乐曲随风飘向远方,飘向他们思念的家乡。
屋子墙边有个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报纸杂志,屋里的另一角还有流动书箱,里面有小说、科普和专业书籍。正在认真读书的小赵抬起头,微笑着说:“这里工作安静,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每月我都能读三四本书。”他写了不少读书笔记,拿出来向我展示,还不好意思地说:“写得不好,让您见笑了。”
亮堂、整洁的会议室里,挂满了锦旗、奖状,展示着这些年他们取得的成绩。队长聂少勇自豪地对我说:“这房屋是我们自己翻修的。”小张喜欢摄影,自己花钱买来了照相器材。战友们帮他创造条件,建起一间暗室。业余时间,他喜欢用照相机记录生活,用影像留存下战友们动人的工作生活瞬间。
晚饭后,一场球赛是大家热衷的活动,哪怕只剩下五六个人,也要打半场比赛。有一次组织篮球赛,双方正打得热火朝天,风沙突然来袭,球随风乱转,激战被迫停止。风沙一停,大家接着上场一决胜负。
篮球架旁,有吊挂的沙袋和装满沙子的旧篮球,三根木桩上钉着打烂的千层纸。“你们还练功夫?”我问队长。队长笑笑:“这里是几个喜欢武术的战士的训练场。只要战士的愿望是合理的,条件再差,我们也要想办法满足他们。”
战士们总是那么积极乐观,和他们在一起似乎永远不会缺少青春活力。他们心甘情愿地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大漠戈壁、献给军营。
吃午饭时,我问一个长得挺帅的年轻军官:“有对象了吗?”我想,凭他潇洒英俊的风度,又是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姑娘们肯定一相就中。
“没有”,他的脸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是缘分还没到吧。”
快人快语的卫生员小赵对我说:“姑娘们一听说我们在沙漠戈壁就望而却步了,更何况是沙漠中的小点号呢!”
我理解他们,真诚地告诉他们:“对姑娘要处处表现出男子汉的风度和魅力,电话要常打,信息要常发,相处要真诚,心诚则花开,美丽的姑娘是会被吸引到大漠来的。”小伙子们笑了:“我们如果能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是幸福的。”
隆冬时节的戈壁,室外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摄氏度,温室里却是温暖如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绝对无法相信,在严冬的戈壁滩上还能见到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为了能在冬季吃上新鲜蔬菜,年轻的官兵勇敢地向大自然发起挑战。他们从几十公里外已经废弃的干打垒拉回了土坯、石料、废砖,建起了温室,种植上各种蔬菜。他们还建成冷藏窖,把便于保存的蔬菜储存到冬季。即使天寒地冻,餐桌上仍然可以见到乳黄色的菜花,嫩绿的辣椒、黄瓜……
走在小院里,我时时被一种奋斗精神感染着。那一行行挺拔参天的胡杨树,那一排排自建的温室大棚,那一畦畦生机盎然的菜地,都是官兵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生活苦吗?”回答是一致的:“戈壁滩虽然艰苦,但我们的双手可以改天换地。”在小点号,我的确看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清晨,伴着嘹亮的口号声,官兵向着朝阳奔跑,他们英姿勃发的身影在晨曦中闪耀着光芒。我望着那动人的一幕,一种难以抑制的感动袭上心头:岁月静好,当大家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正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默默奉献。我们的和平安宁,正是由千千万万朴实得像大地一样的军人托举起来的。此刻,我的眼前又闪现出他们那开朗的笑脸,耳边又回响起他们朴实的话语:“我们如果能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是幸福的。”
致敬!沙漠小屋的士兵们。(刘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