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冲出困境再起航!“沐阳”制衣厂未来可期 快看

2023-06-18 13:07:53 来源:左江日报

“沐阳”是目前凭祥市唯一一家自有品牌,有稳定的境外销售渠道的制衣厂。

“这是自己的厂房。刚买下来。”沐阳制衣厂厂址在凭祥红木城,寻到厂里时,制衣厂老板娘陈美英正忙着和工人整理刚搬来的货物。


(资料图片)

三年疫情刚稍有缓解,沐阳此举需要气魄。

“厂子开业时起,我们就在这里了,工作稳定,工资发放准时。”李姐和蔡姐头也不抬,手上一刻不停地在车着红的、黑的、黄的衣料。

三年疫情艰难时刻,生产、用工稳定,沐阳需要实力。

“供不应求,暂时停接越南市场的订单。”6月初,凭祥跨境电商中心崇左安永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闭春远对直播间的小姐姐下达了指令。

“沐阳”制衣厂工作人员在准备直播的衣服。

三年疫情刚有缓解,要快速占领境外市场,“沐阳”需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沐阳”怎么做到?

积淀!积淀业务能力,积淀社会责任,积淀企业信誉!陈美英直面回答。

对话陈美英,回答看似强硬,答案却隐藏在最柔弱的眼泪里。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在候机室,老师对泪流满面的我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是呀,那个时候的眼泪,不过是思乡和对未来无知的注解而已,陈美英感慨地说,(老)师长(辈)们都说,读书能改变命运。19岁那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热潮,因为努力读书,我得到了一个交换生的名额,到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纺织大学学习服装设计,时间是两年。

到了莫斯科,既是学习也是打工。

陈美英的创业之旅,便是在莫斯科萌芽。

俄罗斯工业发展比国内早了二三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代工为欧洲国家生产礼服、西装已很常见。

“我是潮汕人。出发前,村党支部书记吩咐,去到俄罗斯有事可以找当地潮汕商会会长。通过商会,我接触了很多在那里经商的潮汕人,强烈地感受到了国外市场的活跃和潜力。

“求学,得与失都不是你说了算,唯有学到本事才是硬道理。那两年学到最大的本事是忍耐和刻苦。”陈美英说,因为是交换生,学习和实操是系统的,可供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大。

学习服装设计,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设计出来的服装样式必须要生产投放市场,经过市场的检验才知道款式是否受欢迎?是否有订单?是否可以投放生产性规模生产?

陈美英学习所在的工厂,老板不吝废材,不仅允许她可以根据当时的流行元素设计新款式,还允许她把新设计的服装款式生产投放市场进行检验。这让陈美英能及时发现自己设计上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和完善。

这对一个以“追时尚风”为职业的学生来说,不啻是幸运!

宽松的学习环境让陈美英的设计能力很快得到提高。这为她回国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断重复机械缝纫中,我学会了隐忍和吃苦。”

“在不断重复裁剪同一个款式的衣服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设计师。”

“在不断设计同一类衣服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老板。”

第一阶段的积淀,陈美英完成了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贫穷学生,到一个有能力创造财富的商人的转变。

“北京不相信眼泪”

学习结束,陈美英不仅学到了本领,也抓到了人脉。

通过在莫斯科的潮汕商会,陈美英认识了许多在俄罗斯经商的潮汕人,也认识了许多看好中国市场的俄罗斯人。回国后,陈美英把这些俄罗斯客户引荐给了当地的服装商人,带他们去看国内的市场。

这些俄罗斯客商,也成为了后来陈美英搏击海外服装市场的引路人。

此时,国内服装市场已经从蓝、黑、灰主调变成了一个对质地要求更高,款式要求开放,更时尚、多元的服装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服装设计人才的稀缺,让陈美英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当老板闯市场!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积累经验,回国后陈美英选择了先打工。

让她意外的是,如她这般经历的工资8000元起底;最高的时候,仅是奖金陈美英就拿20万元。高额的薪金回报,坚定了陈美英搏击海外服装市场的决心。

2008年,陈美英选择在北京做代理销售;在广东普宁市注册俏诺芬公司,专做海外市场服装代工。

“北京也不相信眼泪!”陈美英说,市场蛋糕大,竞争也激烈。不会因为你是本国商人,市场就对你多点仁慈。

创业的陈美英,并没有比学习和打工期间的陈美英轻松。

“服装是个‘追潮’的行业,国内外市场连接得很紧密,跟不上,市场份额就会被占领。陈美英说,服装企业争的是时效。

从线下实体到线上微商,从代工到创立自有品牌,从单纯批发到批发与零售共营……2008年后,为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陈美英开始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的调整经营方式,同时把目光锁定在了泰国市场。

“定下主战场,退出代工业务,以自己设计的服装为主。”2014年,陈美英成立美新服装有限公司,每年在国内和泰国之间来回奔波。

这个阶段的积淀,让陈美英的“俏诺芬”从代工的忙乱中脱颖而出,自有品牌“美新”成为陈美英立足市场的实力。

作为“沐阳”的前身,“美新”为“沐阳”积攒下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经营的经验和立足市场的实力。

“市场不相信眼泪”

5月14日,母亲节。看着孩子们为她精心准备的礼物,卡片里“母亲节快乐”的祝福如一股暖流袭来,陈美英哭了。

那一刻,陈美英是感性的!眼泪里饱含的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母爱,她多想抛下工厂的一切,和家人一起过安逸的日子。

然而,身后的100多个工人,和与之相关联的100多个家庭的生计,让陈美英回归了理性。

“市场不相信眼泪!”陈美英直言,生存下来才是硬道理!

在车间里,裁剪、打板、缝纫、检验样品……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然而,让人称奇的是,工人几乎都是中年妇女。

“沐阳”制衣车间,友谊镇礼茶村的李姐在工作。

“这些阿姐工作很努力,每个月工资至少可以拿到5000元,有了这份工资,生活开支没问题。”陈美英说,这三年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工资从哪里来?企业再难,好歹还有些老客户、有些订单,撑一撑也就过了。但是,工人不一样,辞掉她,她什么都没有怎么撑?

2018年,接受凭祥市政府招商引资,陈美英夫妇把公司业务带到凭祥,并在凭祥注册“沐阳”。

疫情前三年,依托“美新”“沐阳”在凭祥业务开展很快,订单最多的时候,需要200多名工人生产。

“疫情爆发后,国外市场不好做,不确定因素干扰较多,企业的生存空间受挤压,举步维艰。”陈美英的情绪瞬间被企业走入困境的艰辛所包围。

市场千变万化,但总有章可循。

“市场并不会因为你难而特别优待你。”陈美英介绍,从2022年初开始,“沐阳”与国外客户由美金结算,改用人民币;国外市场不好做我们就做国内的。

结算方式变了,目标市场变了,产品要求变了,唯有不变的是,用工没有变!工人待遇没有变!

冲出困境再起航。今年初,“沐阳”又有大动作,在凭祥红木城置了产业,建了厂房,陈美英这是要在凭祥扎根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