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安徽放生1608条扬子鳄!

2023-06-07 16:43:24 来源:宣城社区

安徽放生1608条扬子鳄!

近日,2023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分批次放归共200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2019年,安徽启动5年放归1500条扬子鳄的规模化放归计划,今年是五年放归的最后一年,累计放归的人工繁育扬子鳄达到1608条。

看到这条新闻,有网友惊呼:“野外遇到鳄鱼可怎么办?”带你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

1


(资料图)

胆小怕人是因为实力差?

扬子鳄主要栖息于长江流域。相比绝大部分鳄鱼,扬子鳄身形短小,体重一般不足40千克,一般体长在150~180厘米,最大个体长约246厘米。

(央视新闻资料图)

尽管全身都是坚硬的铠甲,但它看起来并不“凶神恶煞”,甚至有网友笑称:“扬子鳄的侧脸好像小狗。”

由于幼崽成活率低,加上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状况一度十分艰难,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它们,2003年起,扬子鳄主要栖息地区之一的安徽省,开始进行试验性放归活动。2019年,在总结试验性放归的基础上,正式启动5年放归1500条的规模化放归计划。

今年,安徽精挑细选出200条体格健壮、亲缘关系较远、雌雄比例合理的人工养殖鳄,于6月1日全部放归完成。

扬子鳄性格温和又社恐,它们天性敏感,吃东西时听到异常声响会瞬间警觉,迅速带着食物离开。当发现有陌生人靠近,感知自身可能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扭动身体,似一阵风一样逃走。

有传言称,这些年国内唯一一起扬子鳄伤人事件,是有人看到它们后受惊吓摔伤的。

不过,胆子小的扬子鳄并非“战五渣”。成年后,它们可爆发出600公斤的咬合力,咬碎乌龟壳、硬骨头不在话下,尾巴还能轻易把人打出血痕。

因此在野外遇到扬子鳄,切记不要喧哗,不要靠近,更不要喂食,以免发生意外——不过更大的可能是,它们逃得比你快。

2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扬子鳄?

扬子鳄有着“活化石”之称,被视为龙的原型之一,古称作鼍(tuó)。

但很长时间内,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干扰,扬子鳄种群数量锐减,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为了保护它们,我国建立起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保护和人工养殖;恢复植被、净化水质,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安排巡护员持续开展监测保护工作……

民间保护力量也在发力。40多年前,安徽南陵县村民张金银在田里劳动时,意外发现了野生扬子鳄,向相关部门报告后,他和老伴承担起了照看扬子鳄的重任。如今,他的孙子张晟成为第三代“护鳄人”。

目前,在各方努力下,野生扬子鳄数量稳中有升。愿这一古老的生灵,能永远陪伴我们。万物共生,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个星球上的美妙生物。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