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资料图】
“候鸟,有夏候鸟和冬候鸟之分,尽管它们可能会在同一个地方各自度过一生中一半的时光,却从来没有机会在一起。”
贯穿游戏的这句话在写游玩体验的现在又在我的耳边幻听,说实话,候鸟一词远比作者想写的打动了我很多,我想起每年我就像候鸟一样回到家乡,又来到城市,向精卫填海一样,携着枝丫填补故土的窟窿,我永远的疼痛。但我玩的是galgame,所以这些想法我还是舍弃的好。
还是来谈谈《候鸟》吧,一言以蔽之,这是篇以小见大,但不敢见大的故事。
为什么说以小见大?因为故事并非出自某种幻想,而是曾经你我都有过的生活,我能切实地感受到故事背后那些同学说过的那些话,我的初恋曾经对我的一颦,一笑,每次聊天,每次再见。所以,它不得不以小见大,毕竟所谓大象就在我们身边,即便我们哭着笑着说对zz不感兴趣,那些“大的”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
但为什么说不敢见大呢?因为故事终究仅仅只是爱情故事,而非恋爱故事,甚至于,由于主要角色太少,甚至不够爱情。我现在都有些疑惑,作者既然能在最后临时加入一人,又突然让两位前期空有立绘,没有剧情的角色说大话,为什么不能再好好构思,比如设计一个游离在外的男角色,让爱情的风味更浓厚一些;或者,再多一些发糖的环节,补个后日谈也好。要知道,在看到那最后的一吻之前,我看到男主落榜的时候甚至大骂道:“nnd,连嘴都没啵到就寄了。”——这不能怪我,直到最后两人也没有确认关系,还仅仅只是誓约之吻,带着老父亲视角玩游戏的我不急不行。
我不能不说它没有触动到我,因为它天然带着我的一个幻梦,那段在高中,和一群女高中生同窗甚至同桌的时光;但写的不够优秀,它缺乏优秀的笔法、构思,表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张力,而且太无聊(因为高中本身足够无聊),居然真把题目写进剧情里。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还算不错,但从创作上说,虽然文无第一,但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好,而且引发的问题很多,没有得到重视。
按我的习惯,我会以人物分节来写游玩体验,另外,我还想额外从写作的角度,谈谈《候鸟》,以及,拿《候鸟》作引,提提我理想的galgame.
1男主
我是个对男主很挑剔的人,挑剔到恋爱作品里除了比企谷八幡,我基本不会给太高评价。我不喜欢热血也不喜欢厌世,我既讨厌老好人又讨厌算清利害,简单来说,我很难伺候。不过,那也是对国外来说,国产游戏有本土buff,《候鸟》中的男主,我以“失败的成功”作评价。
失败在哪呢?首先,我认为角色的灵魂在于过去的创伤。女主的母亲,老师的支教,店员的打拼,学长的新生活,正是他们曾经痛过才让我体会到他身为角色在剧本里展现出的生命力,虽然这些血一样的过去只是泛泛而谈,但这些男主都没有过,男主唯一的创伤是落榜,而且是游戏的最后一段剧情。
这样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事件不成事件。
事件之所以是事件,就是要改变了什么,但由于男主过去没有创伤性的事件,那么落榜究竟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是不够明了的,也就是说不够震撼,事件所带来的改变,也因为不够清楚,而不能称之为改变,因此,也不足以称之为一个事件。很简单的道理,要是男主中考的时候复读过一次,那么这一次为女主而复读会深刻许多。
但为什么成功呢?因为这不就是大部分城镇少年吗?那样幼稚、可笑、天真,凭借 蛮力、天赋、追问,而时刻苦恼、自责、的我们,我也是如此在高中生活中不断翻滚挣扎着的,他就像那个平凡的我,对未来没有期待,稍微失败就会被打击,对社会没有个概念,是纯纯正正的高中生。
如果这就是作者的想法,那么男主的写法是成功的,不过作为玩家的我并不满意。我也写小说,写的正是校园青春恋爱,我常常问自己,如果越现实越好,那我该怎么超越读者体验过的现实呢?为了让小说变得精彩,小说里的人物可以不像高中生,可以过于坚强过于敏感过于有行动力,甚至变态都可以。
男主太像高中生了,假如这是篇较长的故事,或许是亮点,但我大概5个小时读完,这就不够精彩。因为篇幅所限,有很多内容不得不放到过去,但恰恰男主没有“过去”,男主高一高二怎么过的?他和梁芷柔在前两年虽然没有熟识,但毕竟同班,为什么二人聊天的时候没有聊到还陌生时候的印象,对高一高二避之不谈?断裂感太重,也没有足以成长的篇幅,时间的跳跃也仅仅是略写所需。
但其实,那些过去并不真的重要,我对到底该聊什么,并不真的在意。我完全不反对男主过去就是平平无奇,只要正篇中的男主足够让人深刻,也不错,但可惜,galgame通常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一个是暧昧,一个爱上,而男主在这两个时刻表现不够,这两处的笔墨也不够。不够暧昧使得游戏不够恋爱,爱上的瞬间不够深刻以至于不够爱情,所以《候鸟》既不爱情,也不恋爱,它是人生中的爱恋,而非爱恋中的人生,它不需要刻骨的爱,也不要浮想联翩的恋,它只要爱的勇气。后面我还记得的话我会写清楚,为什么《候鸟》写了勇气却依然缺乏勇气。
回到男主上来。在暧昧的节点,男主在怀疑自己,在他爱上梁芷柔的节点,他还在怀疑自己,但怀疑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怀疑作为一股否定性的感觉,与恋爱感这种肯定性的感受是完全冲突的,所以男主对怀疑的思考非常重要,它将让男主以一种深刻且不容置疑的方式告诉我他的爱情绝非一场儿戏,致命的地方就在这里,男主戛然而止了,他不敢深思。
在暧昧期,用原文说,那只是憧憬,因为憧憬,所以想说的话都南辕北辙,苍白无力。那么在爱上的那个节点,梁芷柔用候鸟打了一个比喻,还轻声去姓地叫了男主的名字,那个节点,我希望写得越多越好。从白天写到天黑,把每一步每一个场景用到极致,在男主最受打击最受束手无策的时候,大写特写,很可惜写得不够,而且立马接了一场滑稽戏,消解创伤。
爱上谁的瞬间同样是值得重视的大事件,假如在那天那个湿地公园,男主震惊、迷茫的篇幅能有落榜的一半,那么将绝杀,可惜杀不得。
假如爱上的瞬间男主就有足够笔墨的思考,或许还能和后文落榜的情节相得益彰,但由于对自身感情的反思不够,落榜情节显得孤立无援,男主贯彻了自己的平凡,在决定复读的时候虽然很帅,但可惜没帅多久,游戏结束了。
最后来说说男主为什么要复读。
这里不展开篇幅谈三位人生导师的故事,一言以蔽之,他们不后悔自己后悔过。
复读不复读这件事,并不是一件算清利害的事情,因为总有些东西无法衡量,不可量化。
男主之所以会复读,并不是他权衡好了利弊,而仅仅是,他想复读,他要复读。
看似世界定下了规则,只能复读不复读二选一,但男主看到了他内心的真相:哪有什么第二个选项,我就要选复读,如果没有复读这个选项,那我宁愿不选。我一定要爱她。
这便是我们谓之自由,谓之勇气的事。
不过,还是缺乏了些自由的勇气。最后作者给出的解是,过境鸟。很好的比喻,但其实答案一直很简单,我tm才不是什么鸟。
在城与乡,梦与想,你与我中,唯一能突破这些的,是勇气,唯一能创造选项的,也是勇气。
即便男主再最后鼓起了勇气,但总的来说,还是太天真,太平凡。我怀疑剧本家在创作的时候,考虑到代入感而把男主写得有点没特色了,为了让风格显得轻松,又故意消解掉那些令人沉默的事情,但这很不好。在galgame里,所有角色再怎么深刻也是不为过的,只要阅读起来轻松,文字再苦闷也可以。希望下一作能再放开手脚一点,也不要被篇幅所限制,坚持自己的风格。
2女主
对我来说女性兼具欲望和不可能性于一身。
欲望是什么?简单来说desire = demand - need.要求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份要求便是欲望。那么不可能性呢?也就是理应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集合A={x是正整数|1,2,3,集合A中没有的正整数},其中,“A中没有的正整数”理应不存在,因为,如果这个数是4,那么4属于集合A,这个数就不可能是4,其余亦然,但这是数理逻辑,“集合A中没有的正整数”不应该不存在,因为现实是辩证的,会回到它的反面。——而只要那个“数字”出现,这一切都将崩塌。
说了点理论的东西很抱歉,我只是想解释清楚我的用词,好从这两方面来聊聊梁芷柔。
梁芷柔其优秀、漂亮足以成为男主的欲望,这在开头便有,虽然只是憧憬。后来在湿地公园男主亲见梁芷柔因为压力太大而彷徨,亲见那追逐梦想的模样,听到那个比喻,终于,他仿佛受晴天霹雳一样,梁芷柔的痛苦成为了男主永远没有感受过的疼痛。所以男主爱上了她,合乎逻辑,但是我要反问,梁芷柔呢?
梁芷柔对男主的欲望体现在哪?男主表现了何种不可能性,让梁芷柔爱上了他?
没写,简单而致命。
女主最大的问题只是写的太少。
这大概算恋爱类作品的一个通病,不是很重视爱上彼此的瞬间,特别是女方爱上男方的剧情,因为缺乏视角,干脆少写。我对此一直是很不满意的,就说《候鸟》,缺了女主视角导致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梁芷柔凭什么真的等男主一年,我感觉她喜欢男主只是因为她没谈过恋爱而男主正好与她很熟了罢了。当然,我并非真不相信梁芷柔会等男主,因为最后的离别之吻还是很动人的,只凭那一吻,我愿意相信一年后梁芷柔和男主会在北京约会,我只是在故意抛出一个问题,因为女生爱上男生的剧情线同样很重要,女生的视角也非常重要,否则太多场景和约定站不住脚,这里写再多也不过分。
回到梁芷柔上面来。梁芷柔相对男主来说是一个更饱满的角色,她每一次行动和转变,都具有她自身的特色,让人感到“要不是有那些过去,也不会有现在的她”。然而,她同样和男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太像高中生了。她对城乡之间的想法,面对梦想的迷茫,都太高中生了。她把故乡当作每年回来一次的港湾,希望留有每年回到故土的回忆;她在压力大的时候,怀疑自己能不能竞争过大城市的孩子,这些当然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在故乡还留有一丝温存,在梦想实现的路上,会发生,但是,这同样意味着不成熟。
因为梁芷柔的梦想太模糊了。
她所做的,一言以蔽之,是想要实现阶级跃迁。我无意采取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梁芷柔,这未免自讨无趣,只是,我需要明确指出来,她在逐梦路上迷茫的唯一原因只是她的梦想不够明确,仅此而已。这其中充满了深重的创伤,她会想去大城市,是因为城乡差异,是因为大城市的孩子展露出的自信、特长。她害怕自己是不公平中,亏损的一方,她不服。
我无意批评梁芷柔的想法,我只是需要明确地反对她的梦想。大城市通过生产关系把人划分三六九等,搞了一些繁文缛节,规规矩矩,我们对此感到恐惧,是应该的,因为反人性。他们无非在宣称他们更能折磨自己,这份彬彬有礼的折磨我们想学也学不来,这为什么会优越?这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钦佩?以跻身他们之列作为梦想,不如说是社会的梦想,家庭的梦想,但绝对不是梁芷柔的梦想。——个人的梦想往往与自身的创造力有关,而非钱财、地位、荣耀。当我说我想写galgame剧本,并不是说我想赚钱,想要夸赞,而仅仅只是我想让大家享受我的剧本。但梦想扭曲了。这不怪她。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为何而活,便可忍受生活。她迷茫、痛苦,不是因为梦想实现不了,而恰恰是因为她梦想真的可以实现。
直到最后男主落榜了,她也没有放弃过她的梦想,她必须把别人的梦想坚持下去,因此她不会有异地恋的觉悟,甚至于,她除了担心以外到底有什么想法?没写。
爱上男主,或许是她唯一自由的选择。她为了家庭选择努力学习,感受到家庭之间的差距,愿意更努力地去弥补,她一直在为“家”操劳。她一定会是个好的妻子,但她自己呢?她的喜好只有读书而已吗?那只是她的娱乐而已吧?
她会撒娇,她会贪吃,她会孩子气地感冒,也会生气,也会省钱,也会忸怩地准备一颗巧克力豆。
我实在是想起晚自习下了的夜晚,那些在教室里依然埋头做题的身影了。
谁人小时候会梦寐着一所大学呢?谁人儿时曾乐意整天写作业,比较学校之间的区别?
梁芷柔+叶雨潇,可以说就是一个普通人的高中了。
但是,我同样要指出一点:我们像叶雨潇,但我们永远不可能平凡,因为总有些人跌下了平凡,受着惨重的bo削;我们像梁芷柔,但我们永远不可能求得公平,因为总有人站在不公平的那一边,蒙受着不平等。
我希望剧本家本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创作的内容,给读者带来问题,而非感悟,因为读者思考问题所带来的感悟,远比剧情安排的效果强得多。在准备好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给个答案。不过,这只是我写作的倾向而已。
3杂谈
整个剧本要说还有群像的问题,老师也太凶了吧,我印象里私下老师还是很好说话的。大学学长出现的有些牵强,书店店员也是,突然冒出来说写人生经验,不能说不行,只是说有点突兀了,店员没什么交流,老师又太刻板(虽然差不多也就那样),在最后才深刻起来,有点欠缺余地。
说起来高中就是无聊啊,要怎么写好中国高中日常,我也没个想法,但我没想到开学习会真把题目写进去了,其实这还挺没必要,但不写的话又不知道写些什么,实在两难。而且基本没有校内剧情,都是在CFK过的,本来整天上课也没什么好写的。
因为此,后面时间跳跃太多,让人看的有些晕,突然就春节了,突然就情人节了,突然一模了,突然高考了。虽然不跳不行,但这部分的处理不够好,跳太多了。
说到底还是高考题材,没有什么校园氛围。
4后记
我最近断断续续地在写galgame的剧本,以日均十字的速度一边改一边写,颇为羞惭。百无聊赖之际,又陷入谜之低谷的我打开了破站,刷起了视频,暂时放下了之前的人生。《候鸟》这部作品就是破站推送给我的,而且标题写着国产gal这名字。
在写gal的我看到这样的描述,自然是要看看。虽然我国产gal玩的少,但身为在写剧本的创作者(大嘘),了解还是有必要的,只是没想到题材和我撞了,而且制作方就在评论区置顶。
说的也是,做出游戏的当然是和我一样活生生的人,既然他们的题材和我一样,是在中国的高中,那么他们的游戏,就玩玩吧,看看他们写的怎么样。
说实在的,我一边玩一边笑,“原来是这样切入的啊,英雄救美是不是太典了?”——“他们居然真把题目写进去啊,我犹豫了好久还是删了。”如此,一直玩了下去。
但我和我的朋友能把我们的游戏做下去吗?我不知道。也许这将变成我们永远的遗憾。
终于,我的游戏体验写成了文学批评一样的东西,实际上,都不过是我对我自己的批评罢了。比起别人好歹做出来的作品,我一个搓大招搓了快两年的有什么脸说。也许我在做一个梦,梦到有人把我想要的画面做出来了,我感动了,自己也就不用做了。
算了。
回到《候鸟》上来。我是不敢动城乡话题的,也不敢动高考,因为往这方面写,就一定会写偏,把高考当作中国特色话题,不是妙手。不过活在现实中,哪里能避开这些的滋味呢?只是,靠文字,连问题都说不了,屁用没有的,想到这里,便连写都不想写了。所以《候鸟》不够鞭辟入里,不能怪它,只可惜爱情和恋爱都不够,虽然春节约会那里看的我一直傻笑,但还是不够。
不过《候鸟》给了我一种牙痒痒的感觉,很羡慕的感觉,我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那么就写到这里吧。
友人的demo还没发,我得催催他了,还有我。